習醫心靈點滴

緊湊生活中的慢板—兒童特約門診
文/陳宇雯中醫師

平時的新世紀是沉靜的,但每到週二和週六的兒童門診會瞬間充滿童趣,歡聲笑語充盈滿室

「醫生~我想要奧特曼的貼紙」
「醫生~這次有庫洛米的貼紙嗎~」
或是求求手下留情的小朋友⋯ ⋯
「醫生~可不可以不要針前面,前面好痛」

兒童門診除了看診、開藥、針灸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流程,就是「小兒推拿」。望聞問切四個步驟是大家熟知的,但其中切診除了大家熟悉的把脈之外,其實還包含用手腹部的腹診或是其他部位的觸診

操作小兒推拿時就是執行觸診的最好時機!可以有更充分的時間觸摸小朋友的肌張力強弱或分佈、胸廓性狀、皮膚冷熱、腹部檢查等等,這些都是在診間較難做到的檢查。

由於時空背景改變,現在看診節奏緊湊,執行觸診的機會減少,書本理論與臨床該如何結合是個問題,但在小兒推拿的過程中多了更多機會操作,更希望未來能繼續深入這項傳統但重要的檢查技術。

照片連結:
https://reurl.cc/nqxnO8

太極拳對身體帶來的好處 文/周弓量中醫師

有幸在新世紀診所的健康學堂裡講了幾堂太極拳養生課,也在幾個演講場合分享太極拳的中醫養生觀念,太極拳、中醫、養生這三者有什麼可以共同討論的點?其實他們都和我們的身體機能使用有關——太極拳教我們如何最有效率又不易受傷的使用身體,中醫讓醫者知道如何運用天地萬物治療我們的病患,養生讓大家知道自己的身體怎麼保養,他們又都強調一個的抽象觀念,那就是陰陽,平衡的觀念,王宗岳在太極拳論說:「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黃帝內經裡面也說:「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最簡單也最重要的平衡觀念就是我們身體的結構。
配合呼吸拉伸我們的脊椎張力,「頭頂懸、鬆肩沉肘、鬆腰落胯、含胸塌腰、屈膝圓襠、命門填平、耳聽背後」這是太極樁功的基本要求,若能在平時達到這些要求,許多疼痛也會因此避免,結構調整之後,身體張力因為本體感覺上升而可以自我調節,甚至還可以改變到情緒、心態,也因為如此,太極拳出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當中,對於平衡感、情緒、老化等等的疾病都有顯著的效果。
在看診時,我也會花一些時間告訴患者如何去感受自己的身體,隨時調整自己的結構狀態,每當患者回診告訴我,「覺得身體的疼痛下降了」「覺得站樁越站越輕鬆,身體變得舒暢了」「關節操做完感覺整個身體都放鬆了」,我就知道他們對於自己的身體有了更多的認識,更為他們感到開心。

照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EnWFaCZq/

【習醫心靈點滴2023.04.26】

傳遞祝福到國境之南 文/徐逢駿中醫師

 

每週一的清晨,天色漸光,我們將一箱箱的藥品、針灸器材、電腦印表機等等資材塞滿車廂,前往國境之南的明媚小鎮。約莫兩個小時,我們抵達了車城鄉興安活動中心,在這裡清早就有叔叔阿姨阿公阿嬤來排隊,熱絡寒暄,正等待著我們的到來。

新世紀中醫診所投入巡迴醫療,已邁入第五個年頭,無論晴雨我們準時赴約。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和熱情的鄉親們除了醫病關係也更像朋友。

「這禮拜還好嗎?」

「有比較好喔」「差不多耶」「好很多呢!」「睡得比較好了喔」「上次針完腳不痛了」「腰很痛、膝蓋很腫,不太能彎,但我不做也沒人幫我做…」「媽媽最近精神越來越好了,也有聽醫生的話,比較願意多走動,謝謝醫生」「蛤!原來這些不能吃喔,我會克制一點」「徐醫師你之後還會繼續來吧」…

每週一的持續看診,雖然體力上有些疲憊,但心是溫暖的。這些回饋讓我知道,仍有許多尚待努力的部分。也發現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患者能依靠及信賴的對象,是很幸運也很開心的。能看到身體狀態越來越好、展露笑容,是身為醫者的我們最好的禮物。

謝謝郭院長給我參與偏鄉醫療的機會,也感謝新世紀護理及行政同仁、所有參與巡迴醫療的義工們努力、車城鄉親及福安宮委員的支持,因為有您的付出,我們得以持續捧著手中的燭火,將微小的光匯集起來,照亮到需要的地方。

「徐醫師,謝謝你願意大老遠來到我們這邊,謝謝你耶。」有一次在施針的過程,一位阿姨真誠地對我說。這句話衝擊著我,讓我更深刻感受到這裡醫療資源可近性不足,到達市區就醫需要花很多時間,需要有人來照顧,我們的到來可以省去奔波勞苦。同時也鼓舞著我繼續前行,雖然不像車城福安宮的土地公公神通廣大,但希望效學土地公精神,醫術更精進,為這裡人們的健康把關。

 

 

 【習醫心靈點滴2023.03.29】

中醫在長照領域的深耕與推廣 文/周子為中醫師

日前有機會擔任輔英科大的中醫健促及延緩社區培力工作坊的講師,藉此機會分享中醫在長照領域上的應用,內心很是歡喜。感謝郭院長的支持,新世紀中醫團隊自109年起即參與衛福部預防及延緩失能課程模組的規劃,並於多個巷弄長照站授課教導長輩們中醫養生知識,過程中也很感恩許多前輩和專家的回饋與指點,有不足處我們就虛心受教並改善,在長照這個領域我們並非專家,只能邊做邊學習。其實,中醫是一門很貼近生活的傳統醫學,以實用性來說,據點長輩並不需要理解太深奧的專業理論,只要知道平時該怎麼吃、該怎麼活動、該怎麼按摩穴道,就可以在預防及延緩疾病上有著顯著的成效,這一門累積了古聖先賢幾千年的寶貴養生經驗,應該是有很多可探索的寶藏蘊藏其中。現在,我們除了替據點長輩們開設課程授課,也針對長照從業人員做師資培訓,未來希望能培養更多志同道合的專業講師及照顧者,將中醫養生觀念發揚光大,普及在長照領域。長照是一門跨專業的學問,不同專業在此交會合作開發出更適合長者的照顧模式,既有趣又有意義,相信中醫在此也能散發出古老智慧的光芒,跟不同領域的人才一起照亮長照的每個角落,我想,這也是身為一位現代中醫師可以努力的方向吧。

 【習醫心靈點滴2022.10. 08✍️ 】

中醫論人因工程預防肌肉骨骼傷害 文/翁顥溱中醫師

 

這次應邀至高雄市環境保護局,對於「中醫論人因工程預防肌肉骨骼傷害」的主題,做了一次對於相關單位工作者健康促進的演講,如何降低工作時引發的職業損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預防與保養?又有哪些穴位按壓可以舒緩筋骨之不適?這次的講座從肩頸、腰背到膝蓋一次包含在內,讓大家可以更加清楚了解如何守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謝謝勞安室翁武德主任、李元新專門委員及所有參與講座人員的全程參與,大家認真上課的神情與熱情的參與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畫面,希望藉由每次的健康講座都能讓大家更認識中醫,運用中醫的智慧來預防疾病與養生、舒緩身體的不適。

在診間很喜歡對病人作衛教,但是常常礙於看診時間有限無法太全面或有系統的講解,然而想要改變身體的狀況,正確的觀念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常常喜歡在演講的時候把概念講的有系統一些,參考大家的回饋,也會讓我設法解釋得更淺顯易懂,這樣的演講真的是可謂教學相長,也很開心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認識大家,希望很快就能再相見。

最後,要祝福每個人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順心如意、疫情快快退散~

 

【習醫心靈點滴2022.06.22】 

文/周子為中醫師 中醫COVID-19視訊診療

 

COVID-19疫情自今年四月底後在台灣日益嚴峻,確診人數成指數型成長,至五月底單日確診數已接近十萬,雖然輕症及無症狀者比例高於99.7%,但仍有機會因為個人體質不同而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適,另外,染疫後所留下的後遺症可能延綿數月甚至更久時間,也是需要被重視的問題之一。不管是輕症還是後遺症,這兩類問題其實都有中醫可施展之處。本診所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加入成為COVID-19疫情相關諮詢中醫院所之一,並提供COVID-19確診者居家照護視訊診療,很榮幸我也能參與,成為輪值視訊看診的醫師之一,希望能夠藉此替台灣的醫療照護系統盡一份心力。

 

拜科技之賜,如今得以在不接觸病患的情況下視訊診療,雖然少了脈診,但若確實執行望、聞、問診,做出專業的判斷仍是可以達到的目標。而根據體質不同做客製化的治療方式一直是中醫的強項,民眾也不需要過於執著服用「清冠一號」,儘管放心讓合格中醫師來評估開方即可。在實際視訊診療的過程中,往往可以見到病人在染疫後的身心不適,甚至是其家屬的焦慮不安,都毫無遮掩地呈現出來,而此時此刻,我內心也堅信中醫能夠給予幫助,只希望我能夠發揮所學照顧到這群患者,讓他們身心早日康復。

 

此外,為了順利執行視訊診療的任務,其行政過程的繁瑣也須仰賴許多同事的協助,這陣子常見到她們加班忙得暈頭轉向,這些背後的辛勞雖很難被大眾看見,但卻是完成計畫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我心中很是感激。很高興能夠跟著診所團隊一同參與這次的視訊診療,希望透過這樣的診療方式,可以更便捷地減輕患者的不適,陪伴大家一起走向疫情後的平靜與安樂!

 【習醫心靈點滴2022.03.04✨】

文/翁顥溱中醫師 高雄市私立妙慧幼兒園授課摘要

 

2/19(六)在高雄市私立妙慧幼兒園的細心安排下,幫老師們上了一堂有關幼兒保育的研習課程,在課程中介紹了常見的幼兒疾病有哪些?西醫如何預防與治療?中醫又是以怎樣的觀點治療疾病?最後教大家用精油與小兒推拿、穴位按摩的方式幫助小朋友保健身體等等。

 

在場的老師們都非常認真聆聽與學習並沒有因為假日還要上研習課程而不耐或疲厭,課程中帶領他們一起練習如何找到正確的穴位、使用正確的推拿及按摩手法幫孩子們保健,看到老師們認真的學習態度我突然羨慕起在這裡上課的孩子們,因為被一群充滿學習熱情的老師教育著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上課的過程中,我努力知無不言的傾囊相授醫學領域相關知識,而老師們也開心地與我分享他們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式,幼兒園廚師還虛心地請教如何應用中醫食補的概念來幫助幼兒園師生保健身體,大家想要幫助別人那顆良善的心在這個地方處處可見。

 

真的非常開心有這個機會可以到妙慧幼兒園上課,希望可以幫助老師們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有更多方式幫忙孩子減輕身心的不適,讓孩子們可以健康快樂平安的長大。

 【習醫心靈點滴2021.12.15✍️

文/翁顥溱中醫師 中醫養生觀念紮根

因社會變遷與醫療衛生的進步,國人平均壽命長期呈現上升的趨勢,而生育率與死亡率的下降,使整體人口結構快速趨向高齡化,臺灣65歲以上人口比率推估至115年將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的長期照顧需求變得刻不容緩。

新世紀中醫診所的醫師們也參與了銀髮族的延緩失能課程-我們應用傳統中醫理論架構出一些適合高齡者上的課程,跟社區長照據點結合,推廣中醫養生觀念給社區長輩,提供在地老化需要的健康照顧資源。

每次去據點幫長者們上課,看到大家認真參與課程的神情,還有努力學習新事物時眼神中所散發出來的光芒,都會讓我發自內心的替他們感到開心,並且體會到《禮記•禮運》:「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句話的內涵在真實世界實現的畫面,非常感動。

在這個動盪不安的世界裡,能夠藉由看診的方式關懷患者,盡我所能稍稍解決些許患者身心上的不適,並且在傳播中醫養生的觀念課程中,與許多參與者的互動,並在其反饋中讓我能教學相長,真的很榮幸自己似乎能為他人的生命帶來一點溫暖、希望與歡樂。 我想,這是身為醫者最最幸福的事情了!

 

 

 

 【習醫心靈點滴2021.10.18】

文/周子為中醫師  一日之計在於晨

 

身為中醫師,常常在思考除了醫療以外,還能做什麼事情可以照顧到民眾的健康,學生時期看到著名醫家余浩寫的書,裡頭提及他會帶著病人去爬山健身、接觸大自然,總覺得心生嚮往。感謝診所所處的位置如此鄰近自然,在過去這一年裡,雖無法達到余醫師的境界,但我也嘗試著讓自己走出診間,接觸到周圍的自然環境,畢竟,診所旁邊就有一個景色如此優美的公園,不好好使用實在可惜。於是我從去年夏天開始,每週二早上七點左右都會免費在河堤公園裡帶著社區的民眾練習健身氣功五禽戲,陸陸續續也獲得許多熱愛運動且早起的居民響應,大夥人在溫煦晨曦下踩踏著綠意盎然的青草地練功,伴著蟲鳴鳥叫和周圍少許的人車聲,頗有鬧中取靜之感,此時此地練習五禽戲的感覺跟在室內教室練習很不一樣,更能接收到大自然帶來的能量。

然而,今年年中因為遇到疫情,暫停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晨練。如今雖疫情趨緩,回來練習的人數已驟減許多,一位時常參與晨練的居民擔心地說:「怎麼人越來越少了?」我笑著回答:「這也是人之常情啊,畢竟習慣的養成不容易,中斷一段時間後就很難再回復。」儘管如今人數不多,但只要有一個人來,我也會帶著他一起練習,反正運動本來就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就算自己單獨做也是對自身有益處,不是嗎?行醫多年,發現其實讓一般人理解中醫養生之道並不難,難在知行合一,難在持之以恆,我想這就是健康的關鍵。中醫是一種生活方式,這也是醫者要以身作則讓民眾看見的堅持吧!

 

 

 

 【習醫心靈點滴2021.07.17】

文/翁顥溱中醫師  因為疫情,讓我們的心更靠近

 

近幾個月大家的生活因為疫情變調了,為了不讓自己與家人染疫,人人遵守規定外出戴口罩、不在外面用餐、不群聚、不返鄉,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要好好保護自己與家人,健康是我們唯一的願望。

 

這樣的變化也在新世紀中醫診所蔓延開來,門口有體溫監測站,在這裡同仁們幫忙進診所的人消毒與進行實名制登記並且詢問是否有接觸史與旅遊史等等,診所內的同仁們用心的消毒環境的每一個地方甚至每一個角落,只為了讓來看病的患者們可以安心待在這個空間裡,醫師們也用心的診療每一位患者,護理師們親切的問候與照顧,大家竭盡全力幫助病患解決身心上的不適,藥局與櫃檯的同仁們更是全力以赴的幫大家掛號、包藥,相信大家對於診所的防疫茶相當熟悉(在防疫期間陪伴大家度過這嚴峻的時期),這全都是藥局同仁們的用心與努力出來的成果,細數每個環節,才會發現:原來,我們是如此的幸福!有這麼多人的默默守候!每位診所同仁都是患者健康的幕後推手!

 

疫情也許打亂了我們的生活步調,有人染疫、有人失去生命,但是,它更讓我看到了台灣人的自律與善良,為了自己與他人的健康與安全,大家限縮了自己的生活空間、配合戴口罩、量體溫與消毒,而且,在這個時候,我看到更多人為了讓疫情早日平息而參加抄經、每日祈禱或禱告、送愛與物資給需要幫助的人等等,原來台灣人這麼有福不是沒有原因的,常常我都在內心默默地感謝大家的良善,就像蔣勳老師說的任何一個地方有災難,都是大家的災難,我們不僅同島一命,更是同球一命,深深感受到,因為疫情,讓大家的心更靠近了!

 

 

 

 

文/郭哲彰中醫師 疫情中的溫暖

在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宣布全台成立【台灣中醫防疫醫療國家隊】提供新冠肺炎視訊診療服務後沒多久,高雄市某醫院的感染科醫師打電話過來,詢問我們可否提供中醫視訊會診,我回應我們診所可以提供視訊診療,有任何需要儘管提出。該醫師接著詢問如何給藥、收費等。聽完我的答覆後該位醫師馬上詢問病者有沒有吃中藥的意願。沒隔多久聽到病患有意願的消息。於是,我們加Line開始準備視訊作業。

我們透過視訊軟體,在螢幕中看到病患口戴外科口罩,旁邊站著西醫師穿著全套隔離衣給與病者適時的引導並操作視訊診療。來回間,不難看出醫者對於病者的用心與呵護。

視訊問診後,我說我不收取任何診察費用,我們會將藥煎煮好,再請人拿到醫院警衛室,請您再派人下來拿取。

但這位感染科醫師回答我,不用。我會親自去您診所拿,不用麻煩您了。

瞬間,我的淚水在眼框打轉,醫者仁心啊!在全台抗疫的無情氛圍下,中西醫攜手合作下,一顆菩提心融化了冰冷與無情。

瞬間彷彿看到一縷陽光投射到我的心間,人間處處有溫暖啊!

真是美不可言......

於是我又加足了馬力,還有人等著我。

哲彰敬書

 

【習醫心靈點滴2021.03.20】

文/周子為 中醫師 成為你健康道路上的好隊友

    二十出頭的女性患有青光眼,這次回診拿了視野檢查的報告給我看,依據報告顯示,情況是有好轉的,那位年輕女性略為不安地問我是否還會進步,我微笑回答她:「會的,會再進步的!」她放鬆地笑著看著我說:「好,我相信你,我會再繼續治療!」

    眼睛是靈魂之窗,但現代人的眼睛狀態真的不太好,筆者近幾年來在眼針治療上累積不少個案,然而治療效果有好也有壞,差異頗大,仔細思考後總結其中可能的原因,一是生活方式,二是體質差異,三是疾病本身。

    所謂生活方式,就是長期處在一種傷害眼睛的生活方式裡,無時無刻都會是導致疾病惡化的因素,那就算試再多治療,吃再多的保健食品可能都是徒勞無功。例如每天要緊盯螢幕看8小時以上的工作、每天都熬夜到天亮的生活習慣等等。

    第二是體質差異,根據臨床經驗,許多患有眼疾的人當中,有不少是濕熱體質的人,這類人可能較為肥胖、容易流汗、怕熱、大便較黏、一開口講話就能聞到濃濃的異味。這類人的眼疾,常常針灸和吃保健食品的效果並不好,因為這比較像是身體對水液的代謝出了問題,導致濕熱上薰頭面而影響眼睛,必須要先改變整體的體質狀況,才有機會恢復視力。 

    第三是疾病本身,一部分的人是先天遺傳疾病,一部分是不可逆的傷害(如白內障),這都是很難處理的問題。

    行醫多年,知道很多時候其實醫師能幫助的極其有限,對於病人的信任,我覺得是上天賜予我的禮物,我萬分珍惜,也是督促我精進的動力。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眼睛真的很重要,預防勝於治療,請大家平時一定要好好愛惜自己的眼睛,身體是自己的,只要你願意為自己的身體做些努力和改變,我會給你最大的後勤支援,幫助你走向健康的人生。

 

 

【習醫心靈點滴2021.1.18】

文/翁顥溱中醫師 偏鄉醫療有感-楓港篇

 

2020年8月份開始,每周三是我要到【枋山鄉老人活動中心】執行偏鄉醫療的日子,不知不覺半年就這樣過去了。

 

雖每週三一大早都要從高雄搭車至楓港看診,但很感謝有一群和我一起努力的好夥伴—接送所有資材與讓我們安全到達目的地的司機、護理師、掛號助理以及統籌一切的行政組長,還有協助我們義工大哥大姊等…….。

 

 看著一個場域從無到有建立起來,並可以幫助到每一位病人,深深覺得一切都是得來不易的,因為有好多好多人在協助我們!

 

 非常感謝在每一個環節中默默付出的人,沒有大家的辛勞,雖身為醫師,但單打獨鬥的我不可能是成辦楓港的偏鄉醫療!

 

在楓港偏鄉醫療的行醫過程中,我看到了跟在診所行醫不同的風景,楓港村和善餘村是兩個小而美緊緊相鄰的村落,就診的患者都互相認識,每次來看診之餘大家都會相互問候關心分享一些保健之道,真的很有愛,非常喜歡這樣濃濃的人情味!而且每個患者和義工們對我們都好熱情,每次見面真的都像朋友一樣。

看見大家可以在這裡接受中醫診治身體慢慢變好,也可以在這裡跟朋友互動寒暄,著實覺得偏鄉醫療的意義不只是照顧到偏鄉民眾的身體、也照顧到大家的心,把醫療的層次擴大了。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雖然此處偏鄉醫療暫告一段落了,但是,這段時間的記憶一定會在我們的心中永遠留存,也會時時刻刻提醒著我把握任何可以行善的機會,在每個當下都要全力以赴!

 

 

 【習醫心靈點滴2020.09.16✍️】

文/周子為中醫師 長輩的笑容給我前進的力量

 

起初會參與衛服部的預防及延緩失能課程計畫,只是抱著想去附近里的據點推廣中醫養生觀念的心態,想說應該不會太困難。結果整個課程模組的規劃和修改花費了非常多的時間,授課方面也佔用了診所醫護團隊的許多心力,感謝百忙之中幫忙設計課程的診所醫師同事,也謝謝護理師們願意貢獻假日休息的時間來上指導員的培訓課程。其實平時診所的工作已經相當忙碌,接這樣的計畫後,家人總會關心的問我是否會太辛苦,而我的感覺是身體雖然有些疲累,但心情是很愉快而充實的,首先,去社區據點上課給我很大的學習機會,之前講課的對象比較偏一般民眾,就算是樂齡大學的老人也是屬於健康條件比較好的一群,而社區長照C據點的長輩,有些認知和體能條件並不是那麼好,因此他們給了我調整我原本授課方式的成長機會。另外,讓我更有力量前進的是長輩們的笑容,就像陪我前往教學的助教曾跟我說過:

 

「據點的長輩們都好可愛啊,像小孩一樣。」

是阿! 我也是打從心裡覺得他們很可愛,雖然不是自己的親人,但總會讓我回想起曾陪伴我度過一段童年歲月的奶奶,記憶中的她是如此的慈祥和善。如今奶奶雖已離世,但我會將對她的愛傳遞給每位長輩。其實高齡者的照顧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家屬及照顧者的辛勞外人很難去體會,我只希望能貢獻一點微薄的心力,把我的所知所學帶给更多的長輩們快樂及健康,也期盼能替照顧者們減輕一些負擔。最後,歡迎各位朋友一同加入關心和促進長輩健康的行列喔,長照這條漫漫長路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來參與!

 

 

 【習醫心靈點滴2020.07.16✍️】

文/翁顥溱中醫師  新世紀中醫診所行醫有感

 

下診時總會回顧一下一整天的生活與學習,發現自己真的很幸運也很幸福。

在新世紀,我有很好的老師—郭哲彰醫師。他教會我如何成為一位關心生命的醫師,每次上課、跟診和讀書會研討時,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們: 如何在每一次看診還有與患者的互動中真心的關懷、幫助患者,同時也不能忘記要增進自己的醫術,期許未來可以給更多人更好的照顧,絕對不能忘記—「成為一位良醫比成為一位名醫是更重要的事情」。

 

診所中的員工,不論是一樓掛號櫃檯人員、二樓的護理師與三樓的行政人員,大家就像一家人,也像一群好朋友,相處非常融洽,互動充滿關懷與愛,關心彼此近況,打打鬧鬧超歡樂。真的很少見到一個環境,大家關係如此緊密和諧,讓大家一走進診所就會感到舒服與親切的服務,大家的工作目標也都很一致~盡自己最大努力照顧患者恢復身心的健康。有這樣一群善良的人一起完成同個目標真的是很榮幸的一件事情。

 

來到新世紀才發現受病苦折磨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小至肌肉痠痛、大至癌症,每個人在生命中總會遇到看病吃藥的時刻,我也常常問自己:身為中醫師的我到底可以為這些人多做一些什麼呢?最後發現就像是老師叮嚀的,努力盡自己本分並且給予患者最好的照顧與關懷,陪伴他們度過生命中那一段最需要受幫助的時光,這就是身為醫師最重要的事情!

 

 

 【習醫心靈點滴2020.04.15✍️】

文/周子為中醫師 阿姨的膝蓋痛

 

阿姨從去年開始雙膝疼痛,蹲下或盤腿皆疼痛,西醫X光檢查有軟骨磨損的現象於是來找我看診。我仔細檢查了一下阿姨的下肢,發現膝下緣的脛骨內側有明顯的壓痛點,活動膝關節在伸直時會有痛感,測試一下髖關節的活動,髖外展不到45度即產生緊繃和疼痛感,髖內旋和外旋角度正常,骨盆右側稍微前突,可見有向左旋轉的傾向。

 

最後診斷是「鵝足肌腱炎(滑囊炎)」,也就是從骨盆延伸到小腿內側的三條肌肉的肌腱發炎,這三條肌肉主掌大腿內收和內旋的功能。

 

最後以傷科手法和針刺局部穴位搭配下肢遠端肝經穴位處理。骨盆附近肌肉也一并放鬆,治療效果相當不錯。

 

跟阿姨解釋症狀的可能成因,並請她回去要多伸展下肢內側肌肉,她突然告訴我,之前她有在跳土風舞時膝蓋是不會痛的,那時候她都有在伸展下肢肌肉來熱身,只是後來因為眼睛生病視力模糊,就沒有再拉筋伸展和跳舞了,想不到膝蓋就開始出問題。所以合理推測她的症狀是肌肉緊繃和肌力變差有關。

 

「想不到症狀的起因居然跟視力變差也有關呀!」我心想下次可能要處理她眼睛的問題了。

 

看診有時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人體的症狀總是一環扣著一環,醫者只能用學習到的專業和醫病之間緊密的連結和信任,耐心地揭開隱藏在表象下的層層原因,這是臨床的溫度與深度,也是深深令我著迷之處。

 

 【習醫心靈點滴2019.6.17✍️】
文/周子為中醫師 南印義診之旅

今年很高興有機會跟福智義診團去印度進行七天的義診,總共看了一百多位法師和當地的居民。首先要非常感謝診所郭哲彰院長,全力支持我參與這次的義診活動。感謝所有團員這次義診給我諸多協助,還有當地的法師們幫忙翻譯。原本擔心來印度會水土不服,沒想到安然渡過整趟旅程,這都要歸功於這幾天用心準備伙食的藏人廚師。

此次去的地方是位在南印的色拉寺地區,當地的生活條件比較落後,醫療資源不足,人民的養生觀念也不足。這次非常多胃病的患者,通常和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胃部保健的正確觀念,第一,少吃燒烤辣炸等較刺激的食物。第二,飯後勿馬上躺臥休息,容易胃食道逆流。第三,若胃部不適,最好能飯水分開食用,把吃飯跟喝湯的時間拉開到一小時,減少對胃的負擔。我認為義診的用意不在把病治好,畢竟短短幾天能處理的問題有限,重要的是能夠在當地留下正確的保健觀念,中醫在這方面有許多可發揮之處,比如養生觀念、穴道按摩、拍打功、拉筋伸展(五禽戲),這些才是真正能對當地居民的健康產生長遠正面的影響。

我在義診認識了許多藏族的法師,年紀與我相仿,很快就跟他們成為好朋友,聽著他們述說著自己為了理想,如何徒步30天,從中國經過尼泊爾來到印度,生死交關宛如電影情節一般撼動人心,也讓我感受到自己能生活在台灣是多麼的幸福。

 【習醫心靈點滴 2018.5.24】 文/周子為中醫師 

  診間隨筆-偉大的母親

        

M阿姨是顳頷關節痛的的患者,已經來給我針灸一段時間,症狀也慢慢緩解中。但今天筆者想分享的不是關節痛,而是另外一段的故事。M阿姨有一位腦性麻痺的小孩,現在已經三十多歲了,記得初次見到他時,我有些訝異,因為除了發音有點不太清楚,其他各方面功能都復健良好,看起來與常人無異。在我好奇詢問之下,阿姨於是開始述說這麼一段往事。

M阿姨說小孩以前是很嚴重的,所以她四處打探名醫來醫治她的孩子,在十個月大時就開始針灸,舌頭原本是伸出來的無法縮回,後來被一位高雄的中醫師在金津玉液放血,放的時候血還是噴出去的,經過一年的治療後,舌頭也慢慢縮了回去。後來M阿姨還帶小孩去中國大陸給當地有名的中醫師針灸頭部,原本攣縮僵硬的手也慢慢放鬆打開來,回台灣後也一直持續在頭皮處針灸治療。

歷經數十年不辭辛勞、風雨無阻地求醫,如今已看似雲淡風輕的回憶,但相信每個當下對她來說應該都是刻骨銘心的經歷,在多年以後的今天,總算也看見了回報。

金津、玉液這兩個穴道是經外奇穴,位置在舌下繫帶左右兩側的靜脈上,左為金津,右為玉液。一般會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以止痛消炎,通經活絡,對治療重舌腫脹,熱極難言的症狀有奇效。頭皮針也是常用來治療腦部疾病的方式,包括中風、失智症、發展遲緩、腦性麻痺、自閉症…等,安全而有效,只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出療效。

M阿姨時時面帶微笑,雖然身體病痛卻精力充沛,言談中充滿正能量,她有虔誠的信仰,面對上天給她帶來的艱鉅考驗,總是能歡喜接受,我說:「阿姨您真豁達,怎麼每件事都看得這麼正面?」她笑笑地對我說:「有苦也有樂,才是人生啊!」

「有苦也有樂,才是人生」多麼簡潔又深刻的一句話!

每位病人都是我的老師,教會我各種人生的道理。在M阿姨身上看見母愛的偉大,對小孩無怨無悔的付出,不管小孩生下來是生了病或是有缺陷,甚至要照顧一輩子,母親都還是會不離不棄愛著自己的孩子,陪伴他們走過那段風風雨雨,攜手迎接未來,這些,令筆者由衷地感佩! 

各位偉大堅強的媽媽們(和爸爸們)~加油,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張姓婦人長期肩頸僵硬痠痛,兩手麻,一日來診,症狀如前,並說今天覺得嘴唇內側感覺粗粗、熱熱的,好像有一層膜。說實在,筆者當時並無把握處理這個症狀,暗自思忖先解決其痠痛的問題就好,其餘的再慢慢調理。二日後,張姓婦人回診,神清氣爽,雀躍地跟筆者說道:兩天前肩膀那一針下去後,口中突然一陣涼感,唇內側感覺異常的症狀就好了,邊說邊開心地用手比劃了肩上的位置,一看,原來正是肩井穴。這件事令筆者充滿疑問,心想肩井穴是膽經穴位,也沒經過口唇,為何能治療口部症狀?回家後左思右想,毫無頭緒,霎時間,瞥見了書櫃上久久沒碰的黃帝內經,索性隨手翻翻,當看到《靈樞•經脈》篇,有句話寫著:「足少陽膽經,是動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一時靈光乍現,原來我要找的答案在這裡!

口苦也是一種口腔感覺異常,臨床上病人不見得會說自己口苦,可能會用感覺異常來表達症狀,但都可以把它歸納在口苦的範疇。

 

引用楊維傑醫師對「是動病」的解釋是:「本經脈之經氣變動失常而病」。「是動病表現的多為外邪侵襲,經脈功能發生異常所產生的疾病,一般而言,病位淺,多在表,在氣分,在經絡,多是急性病,正氣一般不虛,多為實證,唯足少陰腎經病但見虛證,而無實證。」

對照此病案來說,針在肩井穴有效的可能原因,第一,肩井穴可疏通足少陽膽經的經氣,故可治療膽經經脈病變。第二,肩部的位置在上,易感風邪,而病人肩部觸診表層緊繃,代表病邪尚在表,是動病正是外邪侵襲產生的,故與症狀合拍。如此一來,下針便能改善口苦的症狀了。至此,忽然想到前些時日,也有一位黃姓婦人肩頸痠痛來針灸,當時筆者觸診她兩肩,發現表層異常緊繃,所以先處理她的肩部,數日後,黃姓婦人回診,也高興地表示原本自己口乾的問題改善了。

綜合以上兩則病案,筆者可以肯定,有一部分口腔感覺異常的問題,確實可以從少陽膽經著手。依此概念,平時的保健方式也要加強身體兩側膽經的暢通,尤其一定要注意自己肩部的放鬆,適時地伸展,各位朋友不妨一試。

肩井穴: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處,是治療肩頸痠痛的重要穴位。